健康咨詢描述: 我有強迫型艾滋病恐懼癥,很難受,其實這只是強迫癥的一種,我還有其他類似癥狀,每天都生活在煩悶與恐懼之中,并不是我對艾滋病了解太少,相反我對這種病的資料了解很多,但就是擺脫不了去害怕它,資料說共用公共用品不會感染,我有時老是想,萬一公共用品上有血怎么辦或者有其他含有病毒的液體怎么辦,而我萬一身體哪個部位有傷口那不就感染了嗎,只有碰到別人碰到的東西我就會反復的洗手洗臉,我以前不是這個樣子,沒有那么多顧慮,可是我現(xiàn)在總是喜歡聯(lián)想和想象,總是抱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我很苦惱,甚至不敢和家人一起吃飯,也懷疑他們萬一有艾滋病,一起吃飯萬一我嘴有傷口,他們嘴也破了,不就有可能傳染給我了嗎,我也知道我這種想法是有些荒唐的,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有時我會狠狠煽自己幾巴掌,恨自己無能,怕死,感到欲哭無淚,請問我該怎么辦?順便問一個問題,就剛才才發(fā)生的事,我用手摸了我們家門閂上的繩子,然后上廁所方便是,用手摸了衛(wèi)生紙,然后用衛(wèi)生紙擦屁股,我很害怕萬一繩子上有誰手出血了,把上面弄有病毒了,而我手摸了它,有碰到衛(wèi)生紙了,而我這幾天大便干燥,好像肛門紅腫,除了一點血,我很害怕,萬一病毒通過肛門的傷口進入體內怎么辦?是不是病毒感染需要一定得量才會感染? 由于心煩,所以說的有點雜亂,請大家勞神費力點看看,我不急著要答案,但要的是回答要全面一些.
您好:
從您的描述來看,目前的您可能有恐艾癥的傾向.
強迫性色彩,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如果對外,可能就是注重細節(jié),認真,仔細等一系列好的現(xiàn)象.如果對自己,可能就會出現(xiàn)強迫的傾向.
強迫是一種源于自我且又違反自己意愿而重復出現(xiàn)缺乏顯示意義的,不合清理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等強迫癥狀為主,具有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且沖突強烈,雖力圖克制但又無力擺脫特點的神經癥.
如果能接納自己,不管有什么問題,你都認為這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它不是全部,它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便是強迫性的行為也只是一部分,不必消除它,就把它當作是朋友.
適當的轉移下自己的注意,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能把這些強迫的傾向轉移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您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如有需要,也可與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取得進一步溝通.
祝好!
您好,從您所說的資料來看,您有恐艾癥的傾向,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心病得心醫(yī),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心理咨詢與治療,藥物沒有什么效果,而且治標不治本,有副作用與依賴性,我們建議您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免影響您的生活,如有需要,可以聯(lián)系我們進行
恐艾癥也叫艾滋病恐懼癥,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潔癖等強迫癥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精神抑郁,情緒變化多端,嚴重失眠,對周圍事物淡漠,體重下降和周身不適等反應,人因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會產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因而就會發(fā)生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產生的一系列癥狀.不少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復撥打熱線電話咨詢,或者反復去做艾滋病抗體檢測,對陰性結果又持懷疑態(tài)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者現(xiàn)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等等.
恐艾原因之一是對艾滋病預防知識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緣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識是消除恐艾癥的根本措施.恐艾者應該多了解一些艾滋病傳播途徑等基本知識,并咨詢專業(yè)醫(yī)師或專家,積極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
艾滋病恐懼癥是最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心理障礙.隨著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而且目前沒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們對艾滋病的關注和恐懼程度也不斷提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預防艾滋病有積極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關注和恐懼程度都遠遠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從而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懼癥(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癥)俗稱恐艾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并伴隨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艾滋病恐懼癥患者不僅僅是由于對艾滋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傳播途徑的片面性認識和錯誤理解,相當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礎以及其他心理障礙有密切關系,尤其和焦慮障礙關系尤為密切.艾滋病恐懼癥患者可以是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也可以是沒有過高危行為的人,恐懼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觀想象和聯(lián)想.艾滋病恐懼癥一般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焦慮型艾滋病恐懼癥
臨床表現(xiàn)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這三個字及艾滋病的相關報道即出現(xiàn)緊張不安和煩躁;經常提心吊膽擔心自己已感染或會被感染艾滋?。唤洺L幱诟呔X狀態(tài),如臨大敵.同時也可能伴有各種軀體癥狀,如坐立不安,往復走動,唉聲嘆氣等.
焦慮型艾滋病恐懼癥一般不會反復求醫(yī),四處檢查,回避行為和逃避行為也不明顯.
此型艾滋病恐懼癥通過艾滋病知識的教育和相應的心理治療可以得到緩解.
二,恐懼型艾滋病恐懼癥
臨床表現(xiàn)的中心癥狀為恐懼.表現(xiàn)為對艾滋病及其與艾滋病有關的一切東西和場所的恐懼.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過血液傳播,于是對血液表現(xiàn)出極度的恐懼;對吸毒人員,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現(xiàn)出恐懼反應;對醫(yī)院里的針具,公共廁所表現(xiàn)出恐懼反應.在接觸到所恐懼事物的時候會出現(xiàn)心慌,出汗,肌肉緊張,顫抖等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紊亂癥狀.
恐懼型艾滋病恐懼癥一般不會反復求醫(yī),四處檢查,但回避行為和逃避行為較明顯.此型艾滋病恐懼癥僅通過艾滋病知識的教育效果不明顯,需要結合針對于恐懼癥的心理治療.
案例:小王,女性,大學生.大二時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獻血,回來后一直擔心采血時所使用的針頭不干凈,怕自己被傳染艾滋病.擔心了2個星期后,開始對血產生恐懼,不僅見到血會緊張,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見“血”這個字也會緊張.不敢去醫(yī)院,回避所有可能會見到血的場合.如果哪個同學臉上長了青春豆擠破了出了血,她就會對這個同學產生恐懼,不敢和他說話,不敢接觸他接觸過的東西,盡量離他遠點.慢慢的小王所恐懼和回避的東西越來越多,她不 敢到學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廁所的馬桶,對蚊子非??謶?因為咬過別人,會攜帶別人的血等.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學習.
三,強迫型艾滋病恐懼癥
此型艾滋病恐懼癥比較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擔心自己會被傳染艾滋病,處處過分小心謹慎,極力回避各種可能被感染的場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廁所,不敢接觸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復清洗行為,表現(xiàn)在當接觸了自己認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復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當自己認為可能攜帶病菌的人接觸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復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進行擦洗.嚴重者需要帶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動,甚至終日閉門不出.嚴重損壞了患者的社會功能.患者可能知道這樣完全沒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但無力控制也無法擺脫,伴隨強烈的內心沖突,非??鄲?可同時伴有其他強迫癥狀.
強迫型艾滋病恐懼癥一般不會反復求醫(yī),四處檢查,但回避行為和逃避行為比較明顯,社會功能受損嚴重.
此型艾滋病恐懼癥通過艾滋病知識的教育效果不明顯,需要結合針對于強迫癥的心理治療.
案例:s先生,外企公司職員.小時候曾被狗咬過,當時沒有注射狂犬疫苗.高三的時候,偶然看到狂犬病毒的潛伏期很長,于是開始擔心自己會得狂犬病,整日處在擔心和恐慌之中,無法專心復習功課.高三的暑假里注射了5支狂犬疫苗,這種擔心得到緩解.大學的前2年一切正常.大三的時候,由于很多同學都開始談戀愛,而且一部分同學還在校外租房子住,同寢室也有同學在校外租房子住.由于擔心這些同學在校外的行為可能被傳染艾滋病,于是對這些同學產生恐懼.不敢和這些同學接觸.尤其時同寢室那個同學回寢室后碰的東西,他都不敢接觸.
如果這個同學碰了他的物品,要么是把該物品反復的清洗,要么干脆就扔掉.畢業(yè)后到一家美國企業(yè)工作,公司的中高層大部分是外國人.自己認為外國人的性態(tài)度比較開放,所以這些外國人身上可能攜帶艾滋病病毒.就盡量避免他們接觸,如果和他們說過話,就要到衛(wèi)生間反復的漱口;和他們握過手或碰到了他們碰的文件,也要到衛(wèi)生間反復洗手;由于每天都要和這些外國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沒有直接接觸,她也認為很空氣中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也會傳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而且需要洗很長時間.如果有同事到家里來玩,同事走后必須用酒精清洗同事做過的凳子和同事接觸過的其他物品.自己認為可能帶有艾滋病病毒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怕自己的眼鏡會傳染,就反復的擦洗眼鏡;盡量避免乘地鐵,因為地鐵上經常有外國人;不敢使用公共廁所等等.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艾滋病的資料,不但不能緩解自己的情況,反而有時更加嚴重.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某途徑可能傳染艾滋病,即使他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情境,也會通過主觀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自己焦慮和恐懼,進而需要進行相應的清洗或回避.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懼癥
此型艾滋病恐懼癥最為常見.患者認為自己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復檢查,四處求醫(yī),經多次檢查,結果為陰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懼和擔心.即使是權威機構的結果也不相信,懷疑檢查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事后反復回憶檢查過程,如認為工作人員當時不夠專心,認為檢查時使用的器具沒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個醫(yī)院.對和艾滋病類似的癥狀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現(xiàn)發(fā)熱,全身無力,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就認為自己得了艾滋病,極度恐懼,如臨大敵,萬念俱灰.
疑病型艾滋病恐懼癥主要表現(xiàn)在反復求醫(yī),四處檢查,不相信檢查結果,頑固地擔心或堅信自己已經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現(xiàn)回避或逃避行為,但一般不明顯
溫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引起傳染,暫無預防疫苗,本病的預防在于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