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規(guī)處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吸氧、止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再灌注治療等。
1.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狀況,一般通過鼻導管或面罩給氧,流量為 2 - 4L/min。
2. 止痛:常用藥物有嗎啡、哌替啶等,可減輕疼痛,緩解患者緊張情緒,一般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劑量根據(jù)患者情況而定。
3.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常規(guī)劑量為 100 - 300mg 口服,每日 1 次。氯吡格雷可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使用,負荷劑量為 300 - 600mg 口服,以后 75mg 每日 1 次。
4. 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防止血栓擴大,一般根據(jù)患者體重調整劑量,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
5. 再灌注治療:包括溶栓治療和介入治療。溶栓治療常用藥物有尿激酶、鏈激酶等,一般在發(fā)病 6 小時內使用,劑量根據(jù)患者體重而定。介入治療是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明確病變部位后,植入支架等進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應盡早進行。
注意事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立即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等,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不得擅自增減劑量或停藥。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避免過飽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同時,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和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