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目的是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肺淤血等癥狀,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等。其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正性肌力藥物等、氧療、機械輔助裝置治療、限制液體入量、病因治療等。
藥物治療:
利尿劑:如呋塞米片等,可通過促進腎臟排水排鈉,減輕心臟前負荷,降低血容量,從而緩解肺淤血等癥狀,對急性心力衰竭有效。
血管擴張劑:硝酸酯類藥物片等,能擴張靜脈和動脈,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臟后負荷,改善心臟功能,有助于緩解急性心力衰竭。
正性肌力藥物:地高辛片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對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治療作用。
氧療:通過高流量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方式,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缺氧狀態(tài),減輕因缺氧導致的心臟負擔加重等情況,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機械輔助裝置治療:如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等,可輔助心臟泵血,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臟功能,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病因治療:針對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進行治療,如控制高血壓、治療心肌梗死等,去除病因,從根本上改善心臟功能,對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至關重要。
日常護理:患者應保持安靜,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呼吸、心率等。飲食上要限制鈉鹽攝入,避免進食過飽。定期復查,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就醫(yī)提示:一旦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水腫等癥狀加重,應立即就醫(yī),不可拖延,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