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發(fā)型溶血性輸血反應常見的有血管外溶血、血管內溶血等。
1.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受血者體內存在IgG抗體,當再次輸入不相容紅細胞后,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結合,紅細胞被脾臟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識別并吞噬破壞。這種溶血反應一般起病較為緩慢,可在輸血后數天甚至數周才出現癥狀,常見表現有黃疸、貧血等,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逐漸下降,血清膽紅素升高,一般無血紅蛋白尿。
2.血管內溶血:相對血管外溶血較為少見。多是由于血型不匹配等原因,導致輸入的紅細胞在血管內被激活的補體等破壞。起病較急,患者可出現寒戰(zhàn)、高熱、腰背疼痛等癥狀,同時伴有血紅蛋白尿,尿液顏色可呈濃茶色或醬油色,嚴重時可導致急性腎衰竭等嚴重后果。
在輸血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確保輸血安全?;颊咴谳斞笕舫霈F不明原因的黃疸、貧血、發(fā)熱等癥狀,應及時告知醫(yī)生,以便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若確診為遲發(fā)型溶血性輸血反應,需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停止輸血、給予對癥支持治療等,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