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勝陽微證常見的調治方藥有平胃散、五苓散、真武湯、實脾飲、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等。
1.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胃。適用于濕滯脾胃證,癥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其藥物組成有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等。
2.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癥見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組成。
3.真武湯:溫陽利水。用于陽虛水泛證,癥見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wěn),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藥物有茯苓、芍藥、白術、生姜、附子等。
4.實脾飲: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癥見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由厚樸、白術、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等組成。
5.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祛寒除濕。主治腎著病,癥見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口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由甘草、干姜、茯苓、白術組成。
臨床應用時,應結合患者具體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綜合判斷,根據(jù)病情靈活調整用藥劑量和療程,同時關注用藥后的反應,如有不適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