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檢測方法...
thanks for answering..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實驗診斷的新進展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瑞金臨床醫(yī)學(xué)院檢驗系王鴻利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是指在原發(fā)病基礎(chǔ)上,促凝因素導(dǎo)致機體微血管內(nèi)廣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繼發(fā)性纖溶為特征的獲得性血栓-出血綜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發(fā)病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和病理過程。DIC的診斷必須符合四個條件:1.有引起DIC的原發(fā)疾??;2.DIC的臨床表現(xiàn);3.實驗室診斷依據(jù);4.抗凝治療有效。檢驗項目一、篩選試驗1.血小板計數(shù)(PLT)DIC時,血小板由于參與微血栓的形成而被消耗,故血液中PLT減低。常波動于(20-100)×109/L之間,其減低發(fā)生率通常為90%-95%;PLT動態(tài)性減低對診斷DIC更有價值。此外,血小板壽命縮短,多為2-4d(正常8-11d)。但在肝臟疾病、急性白血病、出血熱以及化療、放療患者并發(fā)DIC時,由于原發(fā)病本身PLT已減少,故無診斷意義。參考值為(100-300)×109/L。2.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PT是外源凝血系統(tǒng)的篩選試驗。PT的延長或縮短分別反映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Ⅰ血漿水平的減低或增高。DIC時,由于纖維原蛋白(Fg)的減少,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纖維蛋白單體(FM)以及纖溶酶(PL)等的干擾,故PT延長(占70%-90%)或縮短(占10%-30%)。在考值為(12±1)s。3.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Fg)Fg屬急性相反應(yīng)蛋白,在DIC高凝血期可增高(>4.0g/L),在消耗性低凝血期和繼發(fā)性纖溶期常減低(<2.0g/L)。Fg減低見于70%的病例,其特異性為22%,敏感性為87%。參考值為(2-4)g/L。4.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測定FDP是在纖溶酶作用下,F(xiàn)g發(fā)生降解產(chǎn)生X、Y、D、E碎片(FgDP)和纖維蛋白發(fā)生降解產(chǎn)生X'、Y'、D、E'碎片(FbDP)的總稱。DIC時,由于纖維蛋白(原)被降解,故FDP增高,其陽性率可高達85%-100%,準確性達75%。參考值為(0-5)mg/L。但FDP超過20mg/L(肝病>60mg/L)才有診斷價值。二、凝血和抗凝血試驗1.凝血酶原片段1+2(F1+2)測定F1+2是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轉(zhuǎn)化過程中所釋放的片段,能敏感地反映因子Xa的活化和凝血酶的生成。在大多數(shù)DIC患者,血漿F1+2濃度顯著升高,可高至正常值的(3-5)倍,其陽性率高達98%,準確性達93%。參考值為(0.67±0.19)nmol/L。2.纖維蛋白肽A(FPA)測定FPA是凝血酶水解纖維蛋白原A,鏈釋放的多肽(FPA1-16),血中FPA增高,表明凝血酶活性增強。DIC時,患者血漿FPA含量增高,陽性率達89%-92%,準確率達88%。參考值為(1.83±0.61)µg/L。3.組織因子(TF)測定TF大量釋放并進入血流是大多數(shù)DIC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血漿中TF水平升高是DIC存在的證據(jù)之一。TF不僅可反映DIC的發(fā)生,而且可反映感染、炎癥、休克、白血病等誘發(fā)DIC的原因。參考值TF活性為(1.02±0.91)U/L,TF抗原為(30-220)ng/L。DIC時,60%以上患者TF活性升高。4.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fù)合物(SFMC)測定失去FPA和FPB的纖維蛋白原可自行聚合成可溶解于5mol/L尿素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fù)合物(SFMC)。血漿SFMC的增高反映凝血酶的活性增強和纖維蛋白的生成。DIC時,由于凝血酶生成增多,故患者血漿SFMC的含量增高。與副凝固試驗相比,本試驗更為直接、敏感和特異。參考值ELISA法為(48.5±15.6)µg/L,放射免疫法為(150.5±26.1)µg/L。5.凝血酶-抗凝血酶復(fù)合物(TAT)測定體內(nèi)凝血酶生成后可與抗凝血酶結(jié)合形成復(fù)合物(TAT),所以TAT是反映凝血系統(tǒng)激活和凝血酶生成的敏感標志物。血漿TAT水平在DIC前3天已顯著升高。DIC時,TAT的敏感性為88%,特異性為63%,陽性診斷率為79%,陰性診斷率為88%。參考值為(2.17±0.34)µg/L。6.抗凝血酶Ⅲ(AT-Ⅲ)測定AT-Ⅲ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抗凝蛋白,它是凝血酶和凝血過程中許多絲氨酸蛋白酶(因子Xa、Ⅸa、Ⅺa、Ⅻa等)的主要抑制物。DIC時由于凝血酶、因子Xa、Ⅸa等大量形成,并與AT-Ⅲ結(jié)合,因此AT-Ⅲ水平明顯減低。DIC時,測定AT-Ⅲ活性(AT-Ⅲ:A)比測定AT-Ⅲ抗原含量(AT-Ⅲ:Ag)更為重要。約80%-90%的DIC患者血漿AT-Ⅲ:A水平減低。參考值A(chǔ)T-Ⅲ:A為(108.5±5.3)%;AT-Ⅲ:Ag為(290±30.2)mg/L。三、纖溶試驗1.纖溶酶-抗纖溶酶復(fù)合物(PAP)測定PAP是纖溶酶與α2-抗纖溶酶(α2-AP)形成的復(fù)合物,它反映纖溶酶的生成。DIC時,血漿PAP水平升高。PAP水平的增高與DIC的發(fā)展相平行,PAP水平的降低與DIC的緩解相關(guān)。PAP在DIC的診斷中有重要價值,它不僅反映纖溶系統(tǒng)的激活,而且反映纖溶抑制物被消耗。參考值為(0.2±0.1)mg/L。2.D-二聚體(D-D)測定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因子ⅩⅢa作用后,生成交聯(lián)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經(jīng)纖溶酶裂解生成特異的D-D。DIC時,患者血漿D-D含量明顯增高,它是確診DIC的特異指標,準確率達93%。D-D是區(qū)別DIC和原發(fā)性纖溶癥的重要試驗。參考價值為(0-0.256)mg/L。3.α2-抗纖溶酶(α2-AP)測定α2-AP與纖溶酶形成復(fù)合物,從而滅活纖溶酶。DIC病程中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大量纖溶酶生成,α2-AP因被消耗而減少。參考值為(1.5±0.3)抑制單位/ml。4.纖溶酶原(PLG)測定DIC時,大量纖溶酶原被吸附在纖維蛋白血栓上,在纖溶酶原激活劑(PA)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槔w溶酶。因此血中纖溶酶原含量明顯降低,是反映纖溶活性增強的直接證據(jù)之一。參考值為(1-12)µg/L。5.纖維蛋白肽Bβ1-42(Bβ1-42)和纖維蛋白肽Bβ15-42(Bβ15-42)測定纖溶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原,可以從纖維蛋白原B鏈裂解出肽段Bβ1-42;纖溶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可從Bβ鏈裂解出肽段Bβ15-42。血中這兩種片段增高,表明纖溶酶活性增強。DIC時,Bβ1-42和Bβ15-42血漿水平增高;原發(fā)性纖溶時,僅Bβ1-42增淋巴。參考值Bβ1-42為(0-3.91)nmol/L,Bβ15-42為(1.56±1.20)nmol/L。四、血小板試驗1.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測定β-TG是血小板被激活后由α顆粒中釋放的一種特異性蛋白質(zhì)。DIC時,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漿β-TG含量升高。參考值為(16.4±9.8)µg/L。2.血小板4因子(PF4)測定PF4是血小板被激活由α顆粒中釋放的另一種特異性蛋白質(zhì)。DIC時,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漿PF4含量升高。參考值為(3.2±2.3)µg/L。3.血小板P-選擇素(P-Selectin,曾稱GMP-140)測定靜息的血小板中P-Selectin僅分布于α顆粒膜上。血小板經(jīng)凝血酶刺激后,α顆粒膜迅速與質(zhì)膜融合而在表面表面,并進入血漿。DIC時,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漿中P-Selectin水平均增高。參考值: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含量為(780±490)分子數(shù)/血小板;血漿P-Selectin為(1.61×1010±0.72×1010)分子數(shù)/ml。實驗診斷1999年10月,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xué)術(shù)研討會提出DIC以下診斷標準。一、臨床診斷存在易致DIC的基礎(chǔ)疾病,如感染、惡性腫瘤、病理產(chǎn)科、大型手術(shù)及創(chuàng)傷等。另有下列二項以上臨床表現(xiàn):1.嚴重或多發(fā)性出血;2.不能用原發(fā)病解釋的微循環(huán)障礙或休克;3.廣泛性皮膚、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及潰瘍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腎、腦等臟器功能衰竭;4.抗凝治療有效。二、實驗診斷1.一般病例實驗診斷同時有下列三項以上異常:(1)PLT進行性下降<100×109/L(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兩項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標志物血漿水平升高:β-TG,PF4,血栓烷B2(TXB2),P-選擇素。(2)血漿Fg含量<1.5g/L(肝病<1.0g/L,白血病<1.8g/L)或>4.0g/L,或呈進行性下降。(3)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20mg/L(肝病>60mg/L)或血漿D-D水平較正常增高4倍以上(陽性)。(4)PT延長或縮短3s以上(肝病>5s),APTT自然延長或縮短10s以上。(5)AT-Ⅲ:A<60%(不適用于肝?。┗虻鞍證(PC)活性降低。(6)血漿纖溶酶原抗原(PGL:Ag)<200/L。(7)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備)。(8)血漿內(nèi)皮素-1(ET-1)水平>80pg/ml或凝血酶調(diào)節(jié)蛋白(TM)較正常增高2倍以上。2.疑難病例的實驗診斷應(yīng)有以下二項以上異常:(1)F1+2、TAT和FPA水平增高;(2)SFMC水平增高;(3)PAP水平升高;(4)TF水平增高(陽性)或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3.特殊病例的實驗診斷(1)白血病DIC實驗診斷標準:①PLT<50×109/L或進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項以上血漿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②Fg<1.8g/L或進行性下降;③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20mg/L或D-D水平升高(陽性);④PT延長3s以上或進行性延長,或APTT延長10s以上;⑤AT-Ⅲ:A<60%或PC活性降低;⑥血漿PLG:Ag<200mg/L;⑦血漿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2)肝病DIC實驗診斷:①PLT<50×109/L或進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項以上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②Fg<1.0g/L或進行性下降;③血漿因子Ⅷ:C活性<50%(必備);④PT延長5s以上,或APTT延長10s以上;⑤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60mg/L或D-D水平升高(陽性);⑥血漿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3)慢性DIC的實驗診斷:①臨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基礎(chǔ)疾病,如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腎病及肺部疾病等;②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a.反復(fù)出現(xiàn)的輕度微血管栓塞癥狀及體征如皮膚、粘膜的灶性缺血性壞死及潰瘍形成等;b.反復(fù)出現(xiàn)的輕度出血傾向;c.原因不明的一過性肺、腎、腦等臟器功能障礙;d.病程超過14日。③實驗檢查符合下列條件:a.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功能或有二項以上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b.血漿二項以上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志物水平增高:F1+2、TAT、FPA、SFMC;c.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60mg/L或D-二聚體水平較正常升高(陽性)4倍以上;d.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半壽期縮短或轉(zhuǎn)換速度加快;e.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分子標志物水平增高:ET-1和TM。三、DIC前期(Pre-DIC)的實驗診斷Pre-DIC是指臨床上已有DIC病因的存在,同時有凝血和纖溶功能的異常,但尚未達到DIC的確診標準。對Pre-DIC的療效明顯好于DIC的療效,所以,對Pre-DIC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國內(nèi)標準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學(xué)術(shù)研討會提出診斷Pre-DIC的參考標準:(1)存在易致DIC的基礎(chǔ)疾病。(2)有下列一項以上臨床表現(xiàn):①皮膚、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及潰瘍形成;②原發(fā)病不易釋放的微循環(huán)障礙,如皮膚蒼白、濕冷及紫紺等;③不明原因的肺、腎、腦等輕度或可逆性臟器功能障礙;④抗凝治療有效。(3)實驗室檢測有下列三項以上異常:①正常操作條件下,采集血標本易凝固,或PT縮短3s以上,APTT縮短5s以上;②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含量增加:β-TG、PF4、TXB2、P-選擇素;③凝血激活分子標志物含量增加:F1+2、TAT、FPA、SFMC;④抗凝活性降低:AT-Ⅲ:A降低、PC活性降低;⑤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分子標志物增高:ET-1和TM。日本的診斷標準日本DIC研究委員會建議用表1所列實驗作Pre-DIC診斷。表1Pre-DIC診斷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組織因子(TF)活性陽性2.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SFM)試驗陽性3.纖維蛋白肽A(FPA)增高(>2nmol/L)4.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復(fù)合物增高(>4µg/L)5.纖溶產(chǎn)物Bβ15-42增高(>1nmol/L)6.纖溶酶-抗纖溶酶(PAP)復(fù)合物增高(1mg/L)7.D-二聚體增高(3mg/L)8.抗凝血酶Ⅲ減低(<60%)9.隨著病情進展,DIC診斷積分增加,特別是數(shù)天內(nèi)血小板或血漿纖維蛋白原急劇減低及FDP劇增10.應(yīng)用肝素后DIC積分減少,上列1-9項改善甚至正常11.血栓彈力圖(TEG)的γ、K、Ma改變,表明存在高凝、低凝及纖溶亢進等異常狀態(tài),或正常血漿與患者血漿等量混合后TEG的γ縮短及Ma增高12.由塑料試管檢測部分凝血活酶(PTT)縮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臨床凝診DIC,但尚未達到DIC診斷標準時,符合上列3項以上即可確診為Pre-DIC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shù)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fù)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