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和肛裂是兩種不同的肛腸疾病,它們在發(fā)病原因、癥狀、診斷和治療、預后等方面存在一些區(qū)別。
1.發(fā)病原因:
肛瘺是由于肛門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后,膿液排出,膿腔逐漸縮小,外部破潰口和切口也縮小,腔壁形成結締組織增生的堅硬管道。肛裂則是因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的慢性潰瘍,多由便秘、排便過度用力等引起。
2.癥狀:
肛瘺主要表現(xiàn)為肛門周圍的外口反復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且肛門周圍皮膚潮濕、瘙癢。肛裂的主要癥狀是肛門疼痛,尤其是排便時劇痛,伴有便血,血色鮮紅。
3.診斷:
肛瘺通過肛門指診、肛門鏡檢查、探針檢查等方法,可發(fā)現(xiàn)肛瘺的內口、外口和瘺管。肛裂通過肛門檢查,可看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裂裂口。
4.治療:
肛瘺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切除瘺管或掛線治療。肛裂在早期可通過保守治療,如保持大便通暢、局部坐浴、外用藥物等;對于陳舊性肛裂,多需手術治療。
5.預后:
肛瘺手術后,如能徹底清除瘺管,一般預后較好,但有一定的復發(fā)率。肛裂經治療后,多數(shù)患者可痊愈,但如不注意預防,容易復發(fā)。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肛門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如出現(xiàn)肛腸疾病的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