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動脈瘤是指發(fā)生在基底動脈上的動脈瘤?;讋用}是顱內的重要血管,為腦干、小腦等部位供血。當基底動脈壁局部薄弱,在血流的沖擊下,局部向外膨出,就形成了基底動脈瘤。
基底動脈瘤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血管壁先天性發(fā)育不良、感染等因素有關。動脈瘤未破裂時,可能沒有明顯癥狀,但若瘤體較大,可能會壓迫周圍神經(jīng)組織,導致頭痛、頭暈、視力障礙、面部麻木等癥狀。當動脈瘤破裂時,會引起嚴重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出現(xiàn)劇烈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甚至昏迷,病情危急,死亡率較高。
對于基底動脈瘤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頭顱C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檢查來明確。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介入治療則是通過血管內介入的方法,將彈簧圈等材料置入動脈瘤內,使瘤體閉塞,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基底動脈瘤的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控制血壓、血脂等指標。同時,要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