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不開刀可通過藥物治療、坐浴治療、理療、中藥外敷、穿刺抽膿等方法緩解癥狀。
1. 藥物治療:肛周膿腫多由細菌感染引發(fā),藥物治療可控制炎癥。常見藥物有頭孢克肟膠囊,能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阻礙細菌繁殖,減輕肛周膿腫處的炎癥;甲硝唑片可有效殺滅厭氧菌,而肛周膿腫感染中厭氧菌較為常見,服用后能抑制其生長;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能增強抗菌活性,對多種細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按醫(yī)生要求服用,可緩解病情。
2. 坐浴治療:坐浴能促進肛周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膿腫部位的腫脹和疼痛。使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其具有強氧化性,能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讓肛周膿腫處的細菌數(shù)量減少;溫鹽水坐浴也有類似效果,溫熱的鹽水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供應,利于炎癥吸收,每天坐浴15 - 20分鐘,早晚各一次。
3. 理療:通過紅外線照射等理療方式,能使肛周膿腫部位溫度升高,加快新陳代謝。有助于局部白細胞的趨化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從而更好地清除細菌,減輕炎癥反應。每次照射時間約20 - 30分鐘,每周進行3 - 5次,可促進膿腫的消散。
4. 中藥外敷:一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功效的中藥,如金黃膏、如意金黃散等,將其外敷在肛周膿腫部位。藥物成分可透過皮膚滲透到組織中,起到抗炎、消腫的作用,能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癥狀,促進膿腫局限或消散,按照說明或遵醫(yī)囑進行外敷。
5. 穿刺抽膿:在超聲引導下,準確將穿刺針插入肛周膿腫內(nèi),抽出膿液。這樣能迅速降低膿腔內(nèi)壓力,減輕局部脹痛癥狀,同時對抽出的膿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為后續(xù)選擇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據(jù),減少細菌數(shù)量,控制感染。
治療期間要保持肛周清潔,勤換內(nèi)褲,避免久坐,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按照醫(yī)生安排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