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護理要想恢復得快,需做好定期翻身、保持皮膚清潔、選擇合適床墊、加強營養(yǎng)、傷口處理等。
1. 定期翻身:定時為患者翻身是預防和護理褥瘡的關鍵。一般每 2 小時左右翻身一次,可借助翻身枕等輔助工具,避免身體同一部位長期受壓,減少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情況,降低褥瘡發(fā)生和加重的風險。通過改變體位,能有效緩解壓力對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持續(xù)損傷,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利于受損組織的恢復。
2. 保持皮膚清潔:要經常用溫水為患者擦拭身體,尤其是容易出汗和大小便失禁的部位,如會陰部、臀部等。保持皮膚干爽,防止污垢、汗液等刺激皮膚,引發(fā)感染。清潔后可適當涂抹潤膚霜,維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破潰的褥瘡傷口處,以免影響愈合。
3. 選擇合適床墊:應選用柔軟、有良好彈性和透氣性的床墊,如氣墊床、水床等。這類床墊能分散身體壓力,減少局部壓力集中,降低褥瘡發(fā)生幾率。同時,要確保床墊表面平整,無褶皺、硬物,防止對皮膚造成額外摩擦和損傷。
4. 加強營養(yǎng):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果等。充足的營養(yǎng)能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為受損組織的修復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有助于褥瘡更快愈合。
5. 傷口處理:對于已經形成的褥瘡傷口,要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相應處理。淺度傷口可先清潔消毒,再涂抹促進愈合的藥物,并用無菌紗布包扎;深度傷口可能需要清創(chuàng),去除壞死組織,然后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需請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處理,定期更換敷料,觀察傷口愈合情況。
在護理褥瘡患者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和褥瘡變化。若發(fā)現傷口出現紅腫加重、滲液增多、異味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日常護理操作要輕柔,避免因動作粗暴對患者皮膚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