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陰道炎需要與細菌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性陰道炎、萎縮性陰道炎、嬰幼兒外陰陰道炎等進行鑒別。
1.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由陰道內(nèi)正常菌群失調(diào)所致。分泌物增多,有魚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勻一致,稀薄,常黏附于陰道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將分泌物從陰道壁拭去。
2.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主要由假絲酵母菌感染引起。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寧,異常痛苦,還可伴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白帶增多,特征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
3. 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主要癥狀是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
4. 萎縮性陰道炎:常見于自然絕經(jīng)或人工絕經(jīng)后婦女,也可見于產(chǎn)后閉經(jīng)或藥物假絕經(jīng)治療的婦女。主要癥狀為外陰灼熱不適、瘙癢,陰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感染嚴重者呈膿血性白帶。
5.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常見于5歲以下幼女,多與外陰炎并存。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純阂蛲怅幫窗W而哭鬧、煩躁不安或用手搔抓外陰。
對于出現(xiàn)陰道炎癥相關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就醫(yī),進行詳細的婦科檢查和相關實驗室檢測,明確診斷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治療,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