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崴腳后的 24 小時后可以噴藥。通常建議在受傷后的 24 至 48 小時這個時間段開始使用藥物。
原理是在崴腳后的初期,局部組織會出現(xiàn)出血、腫脹等炎癥反應,此時噴藥可能會加重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導致腫脹加重。而 24 小時后,出血基本停止,炎癥反應逐漸開始消退,這時使用藥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擴展內容:在崴腳后的 24 小時內,通常可以進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傷部位,每次 15 至 20 分鐘,每天數(shù)次,有助于收縮血管,減輕腫脹。24 小時后,可以改為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恢復。同時,要盡量避免受傷的腳負重,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日常護理及風險提示:在崴腳后,要注意保持受傷部位的清潔干燥,避免感染。不要過早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傷勢。如果噴藥后出現(xiàn)皮膚過敏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yī)。如果腫脹、疼痛等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也應及時就醫(yī),以排除其他損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