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濾過率低會導致水鈉潴留、代謝廢物蓄積、貧血、腎性骨病、電解質紊亂等。
1. 水鈉潴留: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時,腎臟對水和鈉的排泄能力下降,水分和鈉離子在體內(nèi)潴留,可引起水腫,早期常表現(xiàn)為眼瞼、下肢等部位的水腫,嚴重時可出現(xiàn)全身性水腫,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長期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2. 代謝廢物蓄積:腎臟無法正常將肌酐、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充分濾出體外,這些廢物在血液中濃度升高,會引起一系列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還會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乏力、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等。
3. 貧血: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影響紅細胞的生成,同時體內(nèi)代謝廢物蓄積對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良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共同導致貧血,患者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頭暈、心慌、氣短等癥狀。
4. 腎性骨?。耗I小球濾過率降低影響鈣磷代謝,導致鈣吸收減少、磷排泄障礙,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骨代謝異常,患者可出現(xiàn)骨痛、骨骼變形、易骨折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
5. 電解質紊亂:腎臟調節(jié)電解質平衡的功能受損,可出現(xiàn)高鉀血癥、低鉀血癥、低鈣血癥、高磷血癥等。高鉀血癥可導致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危及生命;低鉀血癥會引起肌無力、腹脹等;低鈣血癥可導致手足抽搐;高磷血癥會加重鈣磷代謝紊亂,進一步影響骨骼健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飲食,控制蛋白質、鹽、水分的攝入,避免食用高鉀、高磷食物。適當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因為感染會加重腎臟負擔。定期復查腎功能、電解質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基礎疾病,延緩腎功能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