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是腸炎還是腸癌可通過臨床癥狀、大便常規(guī)檢查、腸鏡檢查、病理活檢、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方法。
1. 臨床癥狀:腸炎多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一般起病較急,經過適當治療后癥狀可較快緩解。而腸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與腹瀉交替、大便形狀變細等,還可能伴有便血、腹部腫塊、消瘦、乏力等全身癥狀。
2. 大便常規(guī)檢查:腸炎患者的大便常規(guī)可能會顯示白細胞、紅細胞增多,提示腸道存在炎癥。如果是感染性腸炎,還可能檢測出相應的病原體。而腸癌患者的大便常規(guī)可能會發(fā)現隱血陽性,尤其是持續(xù)性的隱血陽性,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
3. 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診斷腸炎和腸癌的重要手段。通過腸鏡可以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的形態(tài)、有無潰瘍、息肉、腫塊等病變。腸炎在腸鏡下通常表現為腸道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炎癥改變。而腸癌在腸鏡下可見腸道內有腫塊、潰瘍,腫塊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容易出血等。
4. 病理活檢:病理活檢是確診腸癌的金標準。在腸鏡檢查時,如果發(fā)現腸道有可疑病變,可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腸炎的病理表現主要是炎癥細胞浸潤,而腸癌的病理檢查可以明確癌細胞的類型、分化程度等,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依據。
5. 腫瘤標志物檢測: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 - 9CA19 - 9等在部分腸癌患者中可能會升高,但這些指標缺乏特異性,不能單獨作為診斷腸癌的依據,只能作為輔助診斷和監(jiān)測病情的參考。
若出現腸道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配合醫(yī)生進行相關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并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