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與非萎縮性胃炎在概念、病理表現(xiàn)、癥狀、治療等方面存在一定區(qū)別。
1. 概念:
淺表性胃炎是一個較為傳統(tǒng)的稱呼,主要指胃黏膜淺層出現(xiàn)炎癥,炎癥僅累及胃黏膜的上皮層、固有層和黏膜肌層。非萎縮性胃炎是現(xiàn)代醫(yī)學更為規(guī)范的診斷術(shù)語,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
2. 病理表現(xiàn):
淺表性胃炎在病理上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點狀出血和糜爛。非萎縮性胃炎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層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腺體保持完整,無萎縮、化生等改變。
3. 癥狀:
淺表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上腹部隱痛、腹脹、噯氣、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患者癥狀不明顯。非萎縮性胃炎的癥狀與淺表性胃炎有相似之處,如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適等,但也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多在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
4. 治療: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主要是消除病因,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等,同時可給予對癥治療,如使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等。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原則與淺表性胃炎類似,重點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需進行根除治療。
對于患有胃部不適的人群,應(yīng)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guān)檢查,明確診斷。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規(guī)律的飲食和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以維持胃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