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般情況:乙肝表面抗原:31.20總膽紅素:36.4umoi/L?直接膽紅素:13.1umoi/L間接膽紅素:23.1umoi/L?總膽汁酸:28.3umoi/L?谷丙轉氨酶:42.5U/L?谷草轉氨酶:49.7U/L??膽堿脂酶:1413.5U/L?球蛋白:40.2g/L?白蛋白/球蛋白:0.9???病史:肝硬化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恢復狀況一般其它:無輔助檢"/>
健康咨詢描述:
BR>
目前一般情況:乙肝表面抗原:31.20 總膽紅素:36.4umoi/L 直接膽紅素:13.1umoi/L 間接膽紅素:23.1umoi/L 總膽汁酸:28.3umoi/L 谷丙轉氨酶:42.5U/L 谷草轉氨酶:49.7U/L 膽堿脂酶:1413.5U/L 球蛋白:40.2g/L 白蛋白/球蛋白:0.9
病史:肝硬化
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恢復狀況一般
其它:無
輔助檢查:無
肝硬化概述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引起肝臟彌漫性損害。臨床上早期由于肝臟功能代償較強,可無明顯癥狀;后期則有多系統(tǒng)受累,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并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fā)感染、癌變等嚴重并發(fā)癥。病因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也有差異。同一病因可發(fā)展為不同病理類型的肝硬化;而同一病理類型的肝硬化又可由多種病因演變而成,故迄今尚無根據病因結合其病理形態(tài)在理論和臨床實踐上的統(tǒng)一分類。(一)病毒性肝炎主要為乙型及丙型(過去稱為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發(fā)展為肝硬化。(二)血吸蟲病。(三)慢性酒精中毒。(四)藥物及化學毒物如長期服用異煙肼、甲基多巴等,或長期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氯仿等可引起。(五)營養(yǎng)不良。(六)循環(huán)障礙。(七)膽汁淤積。(八)腸道感染及炎癥。(九)代謝性疾病。癥狀肝硬化的起病與病程發(fā)展一般均較緩慢,可隱伏3-5年或十數年之久,其臨床表現可分為肝功能代償與失代償期,但兩期分界并不明顯或有重疊現象。一、肝功能代償期癥狀較輕,常缺乏特異性,以疲倦乏力、食欲減退及消化不良為主??捎袗盒?、厭油、腹部脹氣、上腹不適、隱痛及腹瀉。二、肝功能失代償期癥狀顯著。(一)肝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1.全身癥狀一般情況與營養(yǎng)狀況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癥者衰弱而臥床不起。皮膚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常有貧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發(fā)性神經炎及浮腫等。2.消化道癥狀。3.出血傾向及貧血。4.內分泌失調。(二)門脈高壓征的臨床表現構成門脈高壓征的三個臨床表現一脾腫大、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和開放、腹水、在臨床上均有重要意義。尤其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和開放對診斷具有特征性價值。檢查一、血常規(guī)代償期多正常,失代償期多有程度不等的貧血,脾亢時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二、尿常規(guī)。三、肝功能實驗。四、免疫學檢查。五、腹水檢查。六、B型超聲波檢查。七、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對疑難病例必要時可作經皮肝穿肝活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治療一、一般治療:(一)休息肝功能代償者,宜適當減少活動。失代償期患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二)飲食一般以高熱量,高蛋白質、維生素豐富而可口的食物為宜。(三)支持療法。二、藥物治療目前無特效藥,不宜濫用藥物,否則將加重肝臟負擔而適得其反。(一)補充各種維生素。(二)保護肝細胞的藥物如肝泰樂、維丙肝、肝寧、益肝靈(水飛薊素片)、肌苷等。10%葡萄糖液內加入維生素C、B6、氯化鉀、可溶性胰島素。(三)中藥。三、肝移植人類第一例正規(guī)肝移植是1963年完成的。據國外統(tǒng)計,自1980年以來肝移植的3年存活率,依病種的多少為序是;晚期非酒精性肝硬化41%左右;酒精性肝硬化20%;膽道閉鎖60%;肝細胞癌20%;膽管癌<10%。鑒于對晚期肝病患者,大多別無滿意療法,而肝移植后的生存率將繼續(xù)提高。預計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各種慢性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影響肝移植的因素主要是供肝問題。四、并發(fā)癥的治療。肝硬化往往因并發(fā)癥而死亡。1.上消化道出血為本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2.肝性腦病是肝硬化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溫馨提示:
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