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食管憩室。食管鋇餐示食管中上段前壁見囊袋樣的突出,頸較寬,邊緣光整。[病因病理]食管憩室按發(fā)病部位可分為:(1)咽食管憩室;(2)隔上食管憩室;(3)食管中段憩室。前兩者為內壓性憩室,除具有粘膜層和粘膜下層外,缺乏肌層;后者為牽引性憩室,具有食管各層組織結構。[臨床表現]大多沒有癥狀,僅在X線檢查時偶然發(fā)現,少數病人有吞咽梗阻或吞咽不凈感。大的憩室可出現食物潴留和食物反流等癥狀。并發(fā)憩室炎時,往往梗阻感加重,并常有胸背部不適或疼痛。偶爾并發(fā)穿孔,引起縱隔炎或食管氣管瘺。[影像學表現]食管憩室的診斷主要依靠食管鋇餐造影:1.咽食管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前者位于咽部,后者位于膈上5~6厘米段食管。憩室表現為下垂的囊袋狀,向食管左側突出者較常見,邊緣光滑,直徑較大。2.食管中段憩室:多發(fā)生在支氣管或肺動脈壓跡處,多為鄰近淋巴結炎(多為結核性)與之產生粘連而引起,憩室直徑一般較小,形狀光滑或不規(guī)則。3.混合型憩室:為牽引加內壓性憩室,一般發(fā)生在食管中段,極少發(fā)生于膈上食管段,形狀如帳篷狀、燒瓶狀、漏斗狀或圓筒狀,多向前方突出,頂端下垂。[鑒別診斷]需與食管消化性潰瘍鑒別。[治療]咽食管憩室的病情多為進行性的,非手術的保守療法均無效,因此診斷明確后應在出現合并癥前盡快擇期手術。以下供參考:作者:雍履平|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蒼術、香附子、川芎、神曲、梔子組成,原治胸脘滿悶、吞酸嘈雜等癥。筆者以本方加味治療食管憩室,取效尚可。姜某某,男,53歲,農民。胸痛伴惡心、返酸3年,加重3月余?;颊哂新灾夤苎撞∈罚糠甓杭竟?jié)咳嗽、咯痰,經治好轉,然常有劍突下不適或疼痛,并時而出現噯氣、返酸水。近數月來,尤感吞咽流質時食道不利,由于癥狀不甚嚴重,故一直未予重視。來診時患者形體及營養(yǎng)狀況一般,精神尚可,有輕微咳嗽,食欲不減,苔薄白,舌淡紅,脈弦,二便如常。X線攝片顯示兩肺紋理增粗,左上肺有局灶性鈣化點。鋇餐食管檢查,鋇劑進入食管中段滯留后又返出,直徑約2cm,提示為食管中段憩室。于是診為食管胸中部憩室,遂動員其手術治療,患者不從,乃用中藥治療,辨證為痰濕氣瘀凝結,食道阻滯不利。方用越鞠丸加味:炒蒼術10g,醋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0g,炒梔子10g,炒枳殼10g,水蛭6g,土鱉蟲6g,茯苓10g,孩兒參15g。上藥水煎3次,日分數次服。連服20余劑后,胸痛較前減輕,吞咽流質阻塞感減輕。再配方:炒蒼術160g,醋香附160g,川芎160g,蟲120g,水蛭120g,茯苓120g,孩兒參160g。上藥共粉碎為面,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次服5g,1日3次。先后共服3劑,1年后復查,憩室縮小,諸癥基本消失。食管憩室形成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食管壁壓力增高有關。食管胸中部憩室(食管中段憩室),每因縱膈慢性炎癥或支氣管淋巴結炎,特別是結核性淋巴結炎之粘連,而將食管壁外牽所致,憩室囊袋呈橫行或向上,很少下垂,故多無食物淤積,且憩室較小。本案患者有結核病史,似因周圍器官組織慢性炎癥粘連牽拉引起。中醫(yī)辨證為氣滯血瘀,痰食凝聚,用越鞠丸兼治氣、血、痰、火、濕、食。方中香附調血中之氣,為治氣結之專藥,醋浸炒可消積聚,又能化去凝血;枳殼理氣利胸膈,主散留結于胸膈之痰滯;蒼術治濕治痰,既可燥濕健脾治濕痰留飲,又可行瘀開郁,除穢濁瘀血;神曲消食健胃,化水谷宿食及癥結積滯;山梔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又可“清胃脘血”。本病應重點治血,故以川芎活血行氣,改善食管血液循環(huán);水蛭治惡血,逐瘀消癥而不傷新血;蟲破血軟堅散積,直搗病所。加茯苓健脾補中,引胃脘水濕下行;孩兒參益氣生津,以制諸藥之燥烈,使病去而不傷正。諸藥共用,融行(氣)、化(痰、瘀)、清(熱)、燥(濕)、消(食)于一體,并輔以顧正之品,守方久用,故得病除人安。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