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朋友得了登革熱,現(xiàn)在癥狀是鼻子出血,應怎么樣治療?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熱帶病毒性疾病。登革病毒會引起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兩種不同臨床型的疾病。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jié)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征,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登革出血熱則伴有明顯的內出血及休克等危重癥狀,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死亡。登革熱是一種正在迅速蔓延的傳染病,影響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人民健康。2001年全世界有5000萬人感染上登革熱病毒,2萬余人被奪去生命。地方性登革熱疫區(qū)的成年人多因過去受感染獲得免疫力,發(fā)病以兒童為主。新到疫區(qū)的外來人口,則以成年人多被感染。登革出血熱多發(fā)生在14歲以下的兒童。溫帶非地方性流行地區(qū)的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此病傳播迅速,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多從5月開始到10月末或11月終止,潛伏期5-10天。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癥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zhèn)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fā)G-6PD缺乏的患者發(fā)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二)維持水電平衡對于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fā)生。(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云南白藥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fā)生。
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一)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xiàn)為典型登革熱。發(fā)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jié)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二)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xiàn);在病程中或退熱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搶險,可于4~6小時內死亡。[診斷]一、流行病學資料在登革熱流行季節(jié)中,凡是疫區(qū)或有外地傳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區(qū),發(fā)生大量高熱病例時,應想到本病。二、臨床表現(xiàn)凡遇發(fā)熱、皮疹、骨及關節(jié)劇痛和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本??;有明顯出血傾向,如出血點,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試驗陽性,血液濃縮,血小板減少者應考慮登革出血熱;在本病過程中或退熱后,病情加重,明顯出血傾向,同時伴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者應考慮登革休克綜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確疹和新疫區(qū)的確定,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治療]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二、對癥治療(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癥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zhèn)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fā)G-6PD缺乏的患者發(fā)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二)維持水電平衡對于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fā)生。(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云南白藥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fā)生。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