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母親被診斷為:增生性骨髓象.紅系增生明顯,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增生尚可.巨核系稍增生.粒巨兩系有病態(tài)造血現(xiàn)象.我想問一下有關這種病的情況和治療方法.
患者年齡:52
病史:長年缺鐵性貧血.
你好!這位朋友,下面是有關增生性骨髓象的詳細說明供你參考:一、骨髓增生程度意義按增生程度分5級:Ⅰ級:增生極度活躍,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見某些增生性貧血。Ⅱ級:增生明顯活躍,常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或某些白血病。Ⅲ級:增生活躍,見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償增生較差的貧血,也見于因骨髓取材時受部分血液稀釋。Ⅳ級:增生減低,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釋。Ⅴ級:增生極度減低,見于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二、粒細胞與幼紅細胞比例(粒/紅比例)意義比例增加見于:⑴粒系細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膿性感染、類白血病反應等⑵紅系細胞生成抑制,如純紅再障。比例正常見于:⑴正常人骨髓;⑵兩系細胞同時或成比例增多或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內(nèi)髓瘤、骨髓轉移癌等。比例減低見于:⑴粒系細胞減少,如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癥、化療、放射病等;⑵紅系細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脾功能亢進等。三、粒系細胞改變粒系細胞增多意義1.以原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細胞增多,⑵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變,常伴有粒系的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發(fā)育不平衡及嗜堿性粒細胞增多。2.以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急性粒細胞性白血??;⑵粒細胞缺乏的恢復期。3.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質(zhì)發(fā)育不平衡及嗜堿性粒細胞增多;⑵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病因解除后恢復正常。4.以中性晚幼粒、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堿粒細胞增多;⑵類白血病反應;⑶代謝障礙,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⑷中毒,包括藥物、毒物及異種蛋白注射;⑸其他,如嚴重創(chuàng)傷、急性失血、大手術后等。5.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⑵寄生蟲感染;⑶某些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及皮膚??;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6.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見于: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⑵嗜堿性粒細胞白血?。虎欠派浞磻?。粒系細胞減少見于:1.粒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2.再生障礙性貧血。3.急性造血停滯。粒系細胞形態(tài)異常1.胞核異常:⑴分葉過多見于嚴重感染、腫瘤、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⑵Pelger-Huet畸形,見于先天性或繼發(fā)于造血異常綜合征(MDS)、白血病等。2.胞質(zhì)異常:⑴中毒顆粒、空泡、吞噬異常;⑵胞質(zhì)中出現(xiàn)Chediak-Higashi顆?;駾?hle包涵體。前者見于Chediak-Higashi綜合征,偶見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見于急性感染、嚴重代謝障礙、中毒等。四、紅系細胞改變意義紅系細胞真性增多1.小幼紅細胞增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2.正幼紅細胞增多:見于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各階段幼紅細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正幼紅細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見于脾功能亢進及增生性再生障礙性貧血。4.巨幼紅細胞增多: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見多核巨幼紅細胞。5.巨幼紅樣細胞增多:見于白血病、急性紅血病。6.大幼紅細胞增多:見于溶血性貧血、某些難治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經(jīng)治療未完全恢復者。7.鐵粒幼細胞增多:見于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紅系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粒細胞減少癥、放射病等。紅系細胞絕對性減少及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及轉移癌等。單純紅細胞系減少意義見于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五.淋巴細胞系改變意義惡性增生1.以原淋巴細胞及幼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以成熟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良性增生1.形態(tài)異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行性出血熱。2.形態(tài)正常,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百日咳及淋巴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六、單核細胞系增多意義惡性增生:見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有三種類型:⑴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⑵急性粒-單細胞性白血??;⑶慢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良性增多:見于粒細胞缺乏癥、病毒感染、結核病、瘧疾等。七、巨核細胞系改變意義巨核細胞增多1.巨核細胞增多呈現(xiàn)左移,見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癜、脾功能亢進。2.以產(chǎn)板型巨核細胞增多為主,見于急性失血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過敏性紫癜等。3.巨核細胞增多呈現(xiàn)左移伴有形態(tài)異常、畸形,見于巨核細胞性白血病。4.巨核細胞數(shù)正常或稍增多,形態(tài)異常,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白血病。巨核細胞減少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八、漿細胞系改變意義漿細胞惡性增生: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病。漿細胞反應性增多:見于皰疹、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梅毒、肝炎、結締組織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粒細胞缺乏癥(漿細胞相對性增多)。九、組織細胞增多意義惡性增生:組織細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態(tài)異常,可見淋巴樣組織細胞、單核樣組織細胞、吞噬型組織細胞、多核巨型組織細胞、怪異的異常組織細胞,后兩種異形組織細胞常見于惡性組織細胞病。反應性增多:見于傷寒、亞急性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結締組織及其他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癥。十、骨髓內(nèi)特殊病理細胞和病原體癌細胞:如腺癌、鱗癌、未分化癌細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轉移至骨髓,原發(fā)部位多見于前列腺、乳腺、甲狀腺、肺、腎、胃、結腸、胰腺及子宮等。其他如Reed-sternberg細胞,見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細胞、網(wǎng)狀肉瘤細胞,見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細胞等,較少見如高雪細胞、尼曼-匹克細胞、海藍組織細胞等。寄生蟲:骨髓中發(fā)現(xiàn)瘧原蟲、黑熱病小體、蚴絲蟲等,可幫助確診瘧疾、黑熱病、絲蟲病等寄生蟲病。十一、骨髓象與血象的關系檢查骨髓象時,必須同時檢查血象,常見有以下情況:某些疾病骨髓象變化相似,但血象變化有明顯差別,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某些疾病血象變化相似,但骨髓象變化有明顯差別,如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某些疾病血象變化不明顯,但骨髓象有明顯變化,如多發(fā)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癥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血象中出現(xiàn)較多的異形淋巴細胞為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jù),而骨髓象變化不明顯。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細胞分化不良時,確定細胞類型有時困難,若將骨髓片和血片結合對比檢查,有助對細胞類型的認定。十二、骨髓象檢查在臨床診斷的價值肯定性診斷:骨髓中具有特異性病理性細胞時,如白血病細胞、巨幼紅細胞、骨髓瘤細胞、異形組織細胞、癌細胞等,根據(jù)骨髓象即可肯定診斷。符合性診斷:骨髓象表現(xiàn)異常變化,結合臨床病史可符合診斷。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類白血病反應等。提示性診斷:骨髓象可提供進一步診斷線索。如溶血性貧血需結合病史作溶血檢查才能明確診斷。除外性診斷:骨髓象的檢查能排除臨床上被懷疑的疾病。如全白細胞減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檢查無相應改變時,可作出排除性診斷。
溫馨提示:
注意對引起貧血的病因的防治。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