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目前腳上有灰指甲的產生,手指沒有,但手指頻繁在一個地方出現指甲下有血條,等指甲退了,又慢慢有了。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看了些資料,這種癥狀有可能是得了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如果這樣的話,哪位醫(yī)生比較熟悉這方面的,這個病能不能檢查出來呢 ?還有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是怎么傳播的呢?謝謝!
你好,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是因為草綠色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心臟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血培養(yǎng),心臟彩超檢查一下,有沒有贅生物的形成,你說的癥狀不考慮這種情況,建議檢查明確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通常由毒力較弱的細菌引起.最常見的是草綠色鏈球菌(約占75%),此菌為口腔、咽部的正常菌叢。細菌亦可從感染灶(牙周炎、扁桃體炎)侵入血流。其次為牛鏈球菌(為寄居腸道的菌叢)。表皮葡萄球菌為皮膚菌叢,可污染靜脈導管及外置起搏器的導線而引起心內膜感染。泌尿生殖器器械檢查、前列腺切除術及腸手術后可引起腸球菌性心內膜炎。真菌性心內膜炎最常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特別是藥物成癮者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溶液而造成感染。此外,亦見于免疫抑制的患者。
您好:
風濕性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者,易于患心內膜炎。主要是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這些毒力弱的細菌,通過踴齒、咽喉、泌尿系統(tǒng)、女性生殖器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到達心臟有病的部位,生長繁殖,所引起的敗血癥,沒有通常所說的敗血癥這么兇猛,何時起病不清,病程較長。因老年人易于發(fā)病,所以拔牙后要給予充分的抗菌素。
發(fā)病機理
口腔局部手術、流產、分娩或泌尿道手術,心臟手術或呼吸道感染,細菌均可進入血流,由于機體防御機制,多不產生危害。但當細菌附著在已有病損的心瓣膜或心內膜時,則局部有血小板,纖維蛋白的沉積,包繞細菌,形成贅生物,吞噬細胞對細菌難以發(fā)揮吞噬作用,當贅生物破裂、脫落、細菌多次釋放入血流,形成反復慢性菌血癥過程。
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一定的好發(fā)部位,多發(fā)生于血流沖擊或局部產生渦流的部位,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心房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心室面,室間隔缺損的右心室面動脈導管未閉的肺動脈內膜面等。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系慢性病程,贅生物上的細菌難以消滅,能長期生存,由于細菌毒力低,較少發(fā)生遷移性感染。
臨床表現
大多數病例起病緩慢,低熱、乏力、疲倦,少數起病急,有寒戰(zhàn)、高熱或栓塞現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術,呼吸道感染,流產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發(fā)熱最常見,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續(xù)發(fā)熱一周以上,不規(guī)則低熱,多在37.5 ℃-39℃之間,也可為間歇熱或弛張熱,伴有乏力、盜汗、進行性貧血脾腫大,晚期可有杵狀指。
二、心臟表現固有的心臟病的體征,由于贅生物的增長或脫落,瓣膜、腱索的破壞,雜音多變,或出現新的雜音。若無雜音時也不能除外心內膜炎存在,晚期可發(fā)生心力衰竭。當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間隔,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及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少見,可有早搏或心房纖顫。
三、栓塞現象及血管病損
(一)皮膚及粘膜病損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細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在四肢以皮膚及眼鹼結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現瘀點,在手指、足趾末節(jié)掌面可出現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紅色的奧氏(Osler)結節(jié),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結節(jié)狀出血點(Janewey結節(jié)),無壓痛。
(二)腦血管病損可有以下幾種表現:
①腦膜腦炎 類似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及白細胞計數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②腦出血 有持續(xù)性頭痛或腦膜刺激癥狀,系由于細菌性動脈瘤破裂引起。③腦栓塞病人發(fā)熱,突然出現癱瘓或失明。④中心視網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三)腎栓塞最常見,約占1/2病例,有肉眼或鏡下血尿,嚴重腎功能不全常由于細菌感染后,抗原-抗體復合物在腎血管球內沉積,引起腎血管球性腎炎的結果。
(四)肺栓塞常見于先天性心臟病并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贅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動脈內膜面,發(fā)病急,胸痛,呼吸困難,咳血,紫紺或休克。若梗塞面積小,也可無明顯癥狀。
此外,還可有冠狀動脈栓塞,表現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發(fā)熱及局部摩擦音。腸系膜動脈栓塞,表現為急腹癥,血便等。四肢動脈栓塞可有栓塞肢體蒼白發(fā)冷,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肢體缺血疼痛等。
診斷檢查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血培養(yǎng) 陽性可確定診斷,并為選擇抗生素提供依據。為了提供培養(yǎng)的陽性率,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抗生素應用前,連續(xù)培養(yǎng)4-6次。②每次抽血量10ml,同時作需氧及厭氧培養(yǎng)。③培養(yǎng)時間要長,不少于三周。④培養(yǎng)結果陽性,應作藥敏試驗。
二、血象有進行性貧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
三、血沉增快
四、尿常規(guī)有蛋白尿及血尿,約1/3晚期病人有腎功能不全。
五、超聲心動圖心瓣膜或心內膜壁有贅生物,及固有心臟病的異常表現。
<診斷及鑒別診斷>
早期診斷主要靠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凡有器質性心臟病病人有不明原因發(fā)熱持續(xù)一周以上,需考慮本病的可能。并應立即連續(xù)送血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血培養(yǎng)陽性可確診本病及其病原。若多次血培養(yǎng)陰性,需注意風濕熱復發(fā)或左心房粘液瘤,非細菌性心內膜炎進行鑒別。只有心臟雜音,發(fā)熱,而血培養(yǎng)陰性,也需與長期發(fā)熱病如結核、布氏桿菌瘤、淋巴瘤、肝膿腫等鑒別。若出現出血點或栓塞現象雖對診斷本病有幫助,但多數已進入病的較晚期。
治療措施
一、抗生素的應用選擇抗生素要根據致病菌培養(yǎng)結果或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于細菌多被纖維蛋白,血小板所掩蓋,細菌位于贅生物的深層,抗生素只能通過血漿滲透進入贅生物。應用抗生素的原則:①選用殺菌劑,如青霉素、鏈霉素、先鋒霉素、萬古霉素等。②劑量要大。按體外殺菌濃度的4-8倍給藥。若作殺菌滴價測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積稀釋加入血培養(yǎng)出來細菌,如1:8或更高滴價無菌生長,表示抗生素有效和劑量已足。③療程要夠。一般需4-6周,對抗生素敏感性差的細菌或有并發(fā)癥的頑固病例可延長至8周。④盡早治療。在連續(xù)血培養(yǎng)4-6次后即開始試驗治療,根據臨床特點及可能的感染途徑,致病菌可選用兩種不同抗菌譜的抗生素聯合應用。
二、藥物選擇
(一)致病菌不明確者β-內酰胺環(huán)類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霉素)和氨基甙類抗菌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聯合應用對大多數細菌有殺滅作用,故可首先選用,先以青霉素G1000-2000萬單位靜脈滴注,鏈霉素每日1.0g肌注,有效時,可連續(xù)應用6周左右。若上述治療無效時,可改用苯甲異惡唑青霉素,每日6-12g或二甲氧苯青霉素,每日6-12g,靜脈滴注,亦可用萬古霉素每日2-3g,分4-6次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 。頭孢霉素抗菌范圍較廣,對青霉素有耐藥性者亦可選用此類抗生素。第一代頭孢霉素對革蘭氏陽性球菌作用較強,第二、三代頭孢霉素除前述作用外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也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如環(huán)乙烯胺頭孢霉素(先鋒霉素Ⅵ),復達新(頭孢它定)等,每日4-8g,分3-4次靜脈注射,西力欣(頭孢呋新),每日1.5-4.5g,分3-4次,靜脈注射。若血培養(yǎng)陽性,可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抗生素種類和劑量。
(二)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時,可選用前述藥物聯合治療,在應用大劑量青霉素G時需注意①可加用丙磺舒以減慢青霉素由腎臟排泄,可使青霉素濃度提高4倍,對無明顯腎功能損害者,可予以丙磺舒每次0.5g,口服,每日3-4次。②青霉素G鉀鹽,每100萬單位含鉀離子39.1mg,大劑量應用時,需注意高血鉀。
(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參考表,亦可選用頭孢霉素。
(四)霉菌感染可用二性霉素,首次10mg加入液體中靜滴,后每次增加5-10mg/d,直到0.5-1mg/kg/d,總劑量達3.0g,共6周。大蒜液,5-氟胞嘧啶,密康唑或酮康唑均有一定作用,但療效均不如二性霉素。
*增效磺胺系磺胺甲基異惡唑0.4g+ 甲氧芐氨嘧啶0.08g 合劑
一般用藥3-5天后,若體溫有下降,白細胞下降,心率減慢,說明治療有效,如經充分劑量抗生素治療仍無效果,則需停藥數天觀察,再送血培養(yǎng)。
贅生物存在是抗生素徹底控制本病的難點,但抗凝治療不能抑制贅生物形成,且療效也難上肯定,并有導致臟器出血的危險。
三、治愈標準及復發(fā)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脾臟縮小,癥狀消失者,在抗生素療程結束后的第一、第二及第六周分別作血培養(yǎng),如臨床未見復發(fā),血培養(yǎng)陰性,則可認為治愈。本病復發(fā)率約5-10%,多在停藥后6周復發(fā),復發(fā)多與下列情況有關:①治療前病程長,②抗生素不敏感,劑量或療程不足,③有嚴重肺、腦或心內膜的損害。有上述情況者治療時抗生素劑量應增大,療程應延長,復發(fā)病例再治療時,應采取聯合用藥,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
四、手術治療下述情況需考慮手術治療:①瓣膜穿孔,破裂,腱索離斷,發(fā)生難治性急性心力衰竭。②工人瓣膜置換術后感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③并發(fā)細菌性動脈瘤破裂或四肢大動脈栓塞。④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經系統(tǒng)治療,仍不能控制時,手術應在加強支持療法和抗生素控制下盡早進行。
<預后>
本病預后和治療的早晚,抗生素對病原菌的控制能力,心臟瓣膜的損傷程度及患者抵抗力有關。術后發(fā)生的人工瓣膜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霉性感染預后最差。多次復發(fā)者預后不佳。
<預防>
有風濕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臟病,需注意口腔衛(wèi)生,及時處理各種感染病灶,施行手術或器械檢查前應給予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往往發(fā)生在術后兩周左右。
以上是對“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您好:
風濕性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者,易于患心內膜炎。主要是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這些毒力弱的細菌,通過踴齒、咽喉、泌尿系統(tǒng)、女性生殖器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到達心臟有病的部位,生長繁殖,所引起的敗血癥,沒有通常所說的敗血癥這么兇猛,何時起病不清,病程較長。因老年人易于發(fā)病,所以拔牙后要給予充分的抗菌素。
發(fā)病機理
口腔局部手術、流產、分娩或泌尿道手術,心臟手術或呼吸道感染,細菌均可進入血流,由于機體防御機制,多不產生危害。但當細菌附著在已有病損的心瓣膜或心內膜時,則局部有血小板,纖維蛋白的沉積,包繞細菌,形成贅生物,吞噬細胞對細菌難以發(fā)揮吞噬作用,當贅生物破裂、脫落、細菌多次釋放入血流,形成反復慢性菌血癥過程。
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一定的好發(fā)部位,多發(fā)生于血流沖擊或局部產生渦流的部位,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心房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心室面,室間隔缺損的右心室面動脈導管未閉的肺動脈內膜面等。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系慢性病程,贅生物上的細菌難以消滅,能長期生存,由于細菌毒力低,較少發(fā)生遷移性感染。
臨床表現
大多數病例起病緩慢,低熱、乏力、疲倦,少數起病急,有寒戰(zhàn)、高熱或栓塞現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術,呼吸道感染,流產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發(fā)熱最常見,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續(xù)發(fā)熱一周以上,不規(guī)則低熱,多在37.5 ℃-39℃之間,也可為間歇熱或弛張熱,伴有乏力、盜汗、進行性貧血脾腫大,晚期可有杵狀指。
二、心臟表現固有的心臟病的體征,由于贅生物的增長或脫落,瓣膜、腱索的破壞,雜音多變,或出現新的雜音。若無雜音時也不能除外心內膜炎存在,晚期可發(fā)生心力衰竭。當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間隔,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及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少見,可有早搏或心房纖顫。
三、栓塞現象及血管病損
(一)皮膚及粘膜病損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細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稍谒闹云つw及眼鹼結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現瘀點,在手指、足趾末節(jié)掌面可出現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紅色的奧氏(Osler)結節(jié),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結節(jié)狀出血點(Janewey結節(jié)),無壓痛。
(二)腦血管病損可有以下幾種表現:
①腦膜腦炎 類似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及白細胞計數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②腦出血 有持續(xù)性頭痛或腦膜刺激癥狀,系由于細菌性動脈瘤破裂引起。③腦栓塞病人發(fā)熱,突然出現癱瘓或失明。④中心視網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三)腎栓塞最常見,約占1/2病例,有肉眼或鏡下血尿,嚴重腎功能不全常由于細菌感染后,抗原-抗體復合物在腎血管球內沉積,引起腎血管球性腎炎的結果。
(四)肺栓塞常見于先天性心臟病并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贅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動脈內膜面,發(fā)病急,胸痛,呼吸困難,咳血,紫紺或休克。若梗塞面積小,也可無明顯癥狀。
此外,還可有冠狀動脈栓塞,表現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發(fā)熱及局部摩擦音。腸系膜動脈栓塞,表現為急腹癥,血便等。四肢動脈栓塞可有栓塞肢體蒼白發(fā)冷,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肢體缺血疼痛等。
診斷檢查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血培養(yǎng) 陽性可確定診斷,并為選擇抗生素提供依據。為了提供培養(yǎng)的陽性率,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抗生素應用前,連續(xù)培養(yǎng)4-6次。②每次抽血量10ml,同時作需氧及厭氧培養(yǎng)。③培養(yǎng)時間要長,不少于三周。④培養(yǎng)結果陽性,應作藥敏試驗。
二、血象有進行性貧血,白細胞計數正?;蛟龈?。
三、血沉增快
四、尿常規(guī)有蛋白尿及血尿,約1/3晚期病人有腎功能不全。
五、超聲心動圖心瓣膜或心內膜壁有贅生物,及固有心臟病的異常表現。
<診斷及鑒別診斷>
早期診斷主要靠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凡有器質性心臟病病人有不明原因發(fā)熱持續(xù)一周以上,需考慮本病的可能。并應立即連續(xù)送血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血培養(yǎng)陽性可確診本病及其病原。若多次血培養(yǎng)陰性,需注意風濕熱復發(fā)或左心房粘液瘤,非細菌性心內膜炎進行鑒別。只有心臟雜音,發(fā)熱,而血培養(yǎng)陰性,也需與長期發(fā)熱病如結核、布氏桿菌瘤、淋巴瘤、肝膿腫等鑒別。若出現出血點或栓塞現象雖對診斷本病有幫助,但多數已進入病的較晚期。
治療措施
一、抗生素的應用選擇抗生素要根據致病菌培養(yǎng)結果或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于細菌多被纖維蛋白,血小板所掩蓋,細菌位于贅生物的深層,抗生素只能通過血漿滲透進入贅生物。應用抗生素的原則:①選用殺菌劑,如青霉素、鏈霉素、先鋒霉素、萬古霉素等。②劑量要大。按體外殺菌濃度的4-8倍給藥。若作殺菌滴價測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積稀釋加入血培養(yǎng)出來細菌,如1:8或更高滴價無菌生長,表示抗生素有效和劑量已足。③療程要夠。一般需4-6周,對抗生素敏感性差的細菌或有并發(fā)癥的頑固病例可延長至8周。④盡早治療。在連續(xù)血培養(yǎng)4-6次后即開始試驗治療,根據臨床特點及可能的感染途徑,致病菌可選用兩種不同抗菌譜的抗生素聯合應用。
二、藥物選擇
(一)致病菌不明確者β-內酰胺環(huán)類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霉素)和氨基甙類抗菌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聯合應用對大多數細菌有殺滅作用,故可首先選用,先以青霉素G1000-2000萬單位靜脈滴注,鏈霉素每日1.0g肌注,有效時,可連續(xù)應用6周左右。若上述治療無效時,可改用苯甲異惡唑青霉素,每日6-12g或二甲氧苯青霉素,每日6-12g,靜脈滴注,亦可用萬古霉素每日2-3g,分4-6次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 。頭孢霉素抗菌范圍較廣,對青霉素有耐藥性者亦可選用此類抗生素。第一代頭孢霉素對革蘭氏陽性球菌作用較強,第二、三代頭孢霉素除前述作用外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也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如環(huán)乙烯胺頭孢霉素(先鋒霉素Ⅵ),復達新(頭孢它定)等,每日4-8g,分3-4次靜脈注射,西力欣(頭孢呋新),每日1.5-4.5g,分3-4次,靜脈注射。若血培養(yǎng)陽性,可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抗生素種類和劑量。
(二)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時,可選用前述藥物聯合治療,在應用大劑量青霉素G時需注意①可加用丙磺舒以減慢青霉素由腎臟排泄,可使青霉素濃度提高4倍,對無明顯腎功能損害者,可予以丙磺舒每次0.5g,口服,每日3-4次。②青霉素G鉀鹽,每100萬單位含鉀離子39.1mg,大劑量應用時,需注意高血鉀。
(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參考表,亦可選用頭孢霉素。
(四)霉菌感染可用二性霉素,首次10mg加入液體中靜滴,后每次增加5-10mg/d,直到0.5-1mg/kg/d,總劑量達3.0g,共6周。大蒜液,5-氟胞嘧啶,密康唑或酮康唑均有一定作用,但療效均不如二性霉素。
*增效磺胺系磺胺甲基異惡唑0.4g+ 甲氧芐氨嘧啶0.08g 合劑
一般用藥3-5天后,若體溫有下降,白細胞下降,心率減慢,說明治療有效,如經充分劑量抗生素治療仍無效果,則需停藥數天觀察,再送血培養(yǎng)。
贅生物存在是抗生素徹底控制本病的難點,但抗凝治療不能抑制贅生物形成,且療效也難上肯定,并有導致臟器出血的危險。
三、治愈標準及復發(fā)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脾臟縮小,癥狀消失者,在抗生素療程結束后的第一、第二及第六周分別作血培養(yǎng),如臨床未見復發(fā),血培養(yǎng)陰性,則可認為治愈。本病復發(fā)率約5-10%,多在停藥后6周復發(fā),復發(fā)多與下列情況有關:①治療前病程長,②抗生素不敏感,劑量或療程不足,③有嚴重肺、腦或心內膜的損害。有上述情況者治療時抗生素劑量應增大,療程應延長,復發(fā)病例再治療時,應采取聯合用藥,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
四、手術治療下述情況需考慮手術治療:①瓣膜穿孔,破裂,腱索離斷,發(fā)生難治性急性心力衰竭。②工人瓣膜置換術后感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③并發(fā)細菌性動脈瘤破裂或四肢大動脈栓塞。④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經系統(tǒng)治療,仍不能控制時,手術應在加強支持療法和抗生素控制下盡早進行。
<預后>
本病預后和治療的早晚,抗生素對病原菌的控制能力,心臟瓣膜的損傷程度及患者抵抗力有關。術后發(fā)生的人工瓣膜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霉性感染預后最差。多次復發(fā)者預后不佳。
<預防>
有風濕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臟病,需注意口腔衛(wèi)生,及時處理各種感染病灶,施行手術或器械檢查前應給予抗生素預防。心內膜炎往往發(fā)生在術后兩周左右。
以上是對“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單靠這個癥狀,比較難判斷。如果想確診,可到專業(yè)醫(yī)院檢查,確診。
指導意見:
這種病的臨床表現1 癥狀:起病較緩慢,表現為發(fā)熱,熱性不規(guī)則,乏力多汗,進行性貧血,體重減輕,也有關節(jié)酸痛等,后期可有器官栓塞癥狀出現。
2 體證:原有心臟病雜音,相當一部分的病例在病程中雜音的性質及強度發(fā)生改變。部分病例有歐氏小結,也可有詹恩威結。后期可見腦 脾 腎等器官栓塞相應體征。
病情分析: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有心臟病(如心瓣膜病 先心?。┗A上合并細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綠色鏈球菌,少數為大腸桿菌。起病較緩慢,表現為發(fā)熱,熱性不規(guī)則,乏力多汗,進行性貧血,體重減輕,也有關節(jié)酸痛等,后期可有器官栓塞癥狀出現。
指導意見:
可能是甲下淤血所致,若無任何癥狀或者不適,一般無需治療的.
病情分析: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有心臟?。ㄈ缧陌昴げ?先心?。┗A上合并細菌感染所致。病原菌多系草綠色鏈球菌,少數為大腸桿菌。屬中醫(yī)“溫病”范疇。
臨床表現癥狀:起病較緩慢,表現為發(fā)熱,熱性不規(guī)則,乏力多汗,進行性貧血,體重減輕,也有關節(jié)酸痛等,后期可有器官栓塞癥狀出現。
指導意見:
『主要類型』
『治療』 1 湯藥:(1)氣分實熱:白虎湯加味 (2)陰虛內熱:秦艽鱉甲散加減 (3)氣陰兩傷:竹葉石膏湯加減
2 中成藥:(1)六神丸:用于氣氛實熱者;(2)清熱解毒沖劑:適用于陰虛內熱者;(3)牛黃清宮丸:適用于伴腦栓塞者。
3 單驗方:(1)黃芩 連翹 紫花地?。哼m用于氣分實熱者。(2)蒲公英 大青葉:適用與其分實熱者。(3)三黃湯:適用與其分實熱者。
4 針灸
5 外治:地黃玄參膏貼心前,適用于陰虛內熱者。
西醫(yī)治療:
原則上及早 足量 足療程選用青霉素,推崇靜脈給藥。(鏈霉素同用)
溫馨提示:
不要共用生活用品,勤洗手和腳。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