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睡眠不好
每年春秋天
曾經(jīng)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吃清火片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想知道是不是身體缺少什么營養(yǎng)
病情分析:
如果一個人的口腔里老是反復出現(xiàn)米粒至黃豆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瘍,而且每個潰瘍經(jīng)過1-2 個星期自己就好了,我們就說他得了"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該病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精神因素如緊張,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大便干燥,內分泌因素如月經(jīng)來潮還有免疫功能失調以及遺傳因素等.得了"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是很痛苦的,但這種潰瘍是良性的,不會轉變成癌.
有些病人除了口腔粘膜經(jīng)常潰瘍外,還同時有外生殖器和眼睛的損害,這種病叫作"白塞氏綜合征".外生殖器潰瘍形態(tài)和口腔潰瘍相似,過l-2周自己能好.眼睛可能有結膜潰瘍等.此外,皮膚常有膿包型改變,如癤子,打針以后的針眼起膿包;關節(jié)酸痛發(fā)炎;嚴重時可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
指導意見:
此后吃要清淡啊
吃黃連上清片
嘴巴生瘡是由于缺乏維生素b造成的,事實上只要平時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肝,心,腎等),豆類,谷類,蛋,蘑菇,鱔魚,瘦肉,奶中含量均較豐富.可以很有效的預防嘴巴生瘡的問題.
取蜂蜜涂在患部,能使發(fā)炎處很快痊愈,因為蜂蜜具有消炎和殺菌的功能,凡是嘴唇裂痛 潰爛口角炎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可以很有效的預防嘴巴生瘡的問題.
生活護理:
1, 注意口腔衛(wèi)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 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3,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4, 注意生活規(guī)律性和營養(yǎng)均衡性,養(yǎng)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
病情分析:
“上火”是中醫(y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xiàn)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中醫(y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癥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于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癥狀.
引發(fā)“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y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tǒng)分“虛實”兩大類,癥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癥狀輕,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jù).
指導意見:
中醫(y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tǒng)分“虛實”兩大類,癥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癥狀輕,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jù).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卻只能針對癥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并不奏效,反而誤事.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xiàn)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癥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jié),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xiàn)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xiàn)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xiàn)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xiàn)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xiàn)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xiàn)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生活護理:
食療法: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上火,要多吃點“苦”,因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最佳的清熱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涼拌,炒,煲湯吃,能炒得?C
2
病情分析:
你好,這是春秋的好發(fā)疾病,有時維生素B群不足時,好發(fā)這些疾病
指導意見:
1,多喝水:
水是最好的排毒載體,多喝水不僅能稀釋毒素在體內的濃度,減輕毒素的危害,還促進腎臟的新陳代謝,將更多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2,常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2次出汗的有氧運動.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可通過出汗排除臟腑難于清除的毒素.
3,多吃蔬菜水果:
體內毒素的存在使血液氧化而偏酸性,而蔬菜水果多呈堿性,可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又能將聚集在細胞中的毒素溶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纖維素還能起到腸道清道夫的作用.
纖維素能像海綿一樣吸附消化道的代謝廢物和外界進入體內的有毒物質,并將其及時排出體外,縮短毒素在腸道的滯留時間,減少腸道對毒素的重吸收.
4,定期排便:
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如吲哚等,如不及時排除體外,毒素就會被身體重吸收,有損健康.大便秘結者,可用番瀉葉少許或生大黃6克,泡水代茶飲,其通便效果頗佳.
生活護理:
民間常用的辦法:買幾斤胡蘿卜,洗凈切片,放到鍋內,加水煮(水略高于胡蘿卜為宜),待胡蘿卜煮爛后,瀝干水分,把水瀝到鍋內(主要用煮蘿卜的水),再把煮過蘿卜的水上火煮,煮到水有些粘稠的時候就可以了,這時呈淺褐色(所剩已不多了),把胡蘿卜膏裝瓶密封,隨用隨取,可以放冰箱儲存.
以上是對“每年春秋眼睛和嘴都生瘡怎么回事?”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首先你看你是不是愛吃不愛吃辛辣和多油的食品,或許你的腸胃不好造成的.要少吃辛辣和多油的食品,吃清火梓麥片或三黃片,吃維生素B1
指導意見:
用蓮心泡茶有預防作用
口瘡也可分為實虛兩類.前者多與心火上升,胃腸積熱,肝郁化火有關.后者則多因陰虛火旺,脾虛濕困,脾腎陽虛.通常年輕人或體質較強的人所患的口瘡屬于實,而年老的人或體質較弱的人則屬于虛.
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煎的食物,還有吃干果也很容易引起口瘡.用蓮心沏茶和喝苦丁茶都有滋陰清熱的作用,對預防口瘡效果不錯.喝足夠的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尤其是像西紅柿這樣富含維生素 C的,另外補充維生素 B族元素,可以促進黏膜再生.
醫(yī)生推薦
把白糖涂在口瘡表面
治口瘡的藥物不少,像牛黃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等常用的去火藥物雖然可以清火,但是藥性苦寒,不能長時間服用.陽虛,嗓子干的患者可以試著用一些知柏地黃丸,或用麥冬五味子合服來治療.
劉大夫還開出兩個“偏方”,第一劑是把白糖涂在口瘡的表面,開始會很“殺”得慌,但有殺菌,促進肌肉愈合的作用.第二劑是把烏梅肉焙干,然后磨成細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兒蘸著涂傷口.
另外,含服梅花點舌丹會比較麻,但是要忍著點,盡量保持較長的含服時間,才會有效果.六神丸也是同樣的用法.有人愛用防口瘡的外用貼膜,但是外用的膜狀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貼幾次,延長在創(chuàng)面上的停留時間,不要很快咽下去,影響療效.
發(fā)燒后最容易出現(xiàn)口瘡,這時更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除了不能偷懶,按時刷牙之外,更要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殺菌.
復發(fā)性口瘡又稱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發(fā)生小而疼痛的潰瘍,具有復發(fā)性.本病多與精神緊張,內分泌失調,營養(yǎng)缺乏,感染,遺傳,免疫功能異常,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因素有關.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外因以熱毒為主;[被屏蔽廣告]
內因多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房室勞倦所致.本病多見于中年婦女,潰瘍多數(shù)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動的黏膜區(qū)域,常常疼痛難忍令患者寢食難安.我們在臨證中常辨證分為六型治療.
外感時毒型口瘡多發(fā)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癥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xiàn)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方藥:銀花18克,連翹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殼10克,葛根15克,白術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積熱型癥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方藥:山梔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大黃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腎陽虛型癥見口舌生瘡,潰瘍面色白,周圍不紅,數(shù)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溫,口干喜熱飲,腰背酸痛,尿頻清長,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方藥: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鐘),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藥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蒼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虛弱型癥見口舌生瘡反復發(fā)作,瘡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氣短,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化濕.方藥:黃芪15~30克,黨參15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心腎陰虛型癥見潰瘍顏色鮮紅,數(shù)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伴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方藥: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藥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血虛陰虧型癥見口舌潰爛多發(fā)生于月經(jīng)前后,伴月經(jīng)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干喜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無力.治宜養(yǎng)血益陰,潛降虛火.方藥: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葉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梔10克,柴胡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參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生活護理:
另外,復發(fā)性口瘡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還可配合錫類散或珠黃散,養(yǎng)陰生肌散外吹患處,既可減輕疼痛,緩解癥狀,又可促使口腔潰瘍早日康復.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