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必答網內科 → 中醫(yī)診斷我為濕阻,請問我飲食上

中醫(yī)診斷我為濕阻,請問我飲食上

保密 | 0個月 2009-10-22 20:02:33 5人回復 來自未知

健康咨詢描述: 中醫(yī)診斷我為濕阻,請問我飲食上該注意什么,我喜歡喝冷開水,可以嗎?我可以去游泳嗎

醫(yī)生回復區(qū)

姜杰
姜杰 任城區(qū)南張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 慢性鼻竇炎,糖尿病,高血壓,鼻竇炎,癇病,癲癇,腎 幫助網友:2218稱贊:2
微信掃一掃,隨時問醫(yī)生
2009-10-22 20:14:37 我要投訴
      

你好,濕阻中焦 ,病證名.中焦指脾胃.即濕邪阻滯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癥見頭重,怠倦,脘悶,腹脹,納呆,口粘渴,喜熱飲,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膩,脈緩等.治宜健脾利濕.跟你說的基本無關,平常飲食盡量清淡一些,不要太油膩,自己也不要被中醫(yī)的名詞術語所騙了,飲食結構合理,膳食營養(yǎng)搭配好就行.


      
張東亮
張東亮 朝陽縣木頭城子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醫(yī)師 擅長: 消化性潰瘍、氣管炎、糖尿病、高血壓、感冒、發(fā)燒、咳 幫助網友:7596稱贊:8
微信掃一掃,隨時問醫(yī)生
2009-10-22 21:09:44 我要投訴

      濕阻癥的病因是1感受濕邪長期陰雨,空氣潮濕,或久居卑濕之地,或涉水作業(yè),或工作于潮濕之處,或冒雨露霧濕,濕邪則易襲人而病.我國長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節(jié),雨量集中,空氣潮濕,持續(xù)時間亦較長,這段時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濕而病.
      2.脾虛生濕生活不節(jié),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饑飽不勻,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職,津液不得運化轉輸,停聚而生濕.
      因此,病因有外濕與內濕之分,濕邪侵人人體的途徑,就外感而言,是從體表,肌膚而人.“其傷人也,或從上,或從下,或遍體皆受,此論外感之濕邪,著于肌軀者也”(《臨證指南醫(yī)案•濕》).至于內生濕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職,運化失常而生.外濕與內濕在發(fā)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外濕發(fā)?。欢喾钙⑽?致脾失健運,濕從內生;而脾失健運,又容易招致外濕的侵襲.
      濕阻的病位在脾,因脾為濕土,不論外濕,內濕傷人,必同氣相求,故濕必歸脾而害脾.濕阻的基本病機是濕邪阻滯中焦,升降失常,運化障礙.脾為濕土,其性喜燥惡濕,濕為陰邪,其性粘膩重濁,濕邪阻滯中焦脾胃,則脾為濕困,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濁,脾胃運化失職.水谷既不能運化,則脘痞納呆,腹脹,大便不爽等;水津亦不能轉輸,脾主肌肉,濕困肌膚則頭身困重.濕性粘膩,故病勢纏綿,病程較長.
      發(fā)病機制
      不論外濕,內濕,在疾病的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化,亦有從熱而化的病理變化趨向.形成濕邪寒化和熱化的不同病理變化的主要條件:(1)感邪性質或環(huán)境.如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所致,濕邪多從熱化;或居于陰冷卑濕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濕邪多從寒化.(2)體質差異.凡面白陽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濕易從寒化,成為寒濕之證;面赤陰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易從熱化,成為濕熱證.(3)脾胃狀態(tài).素體脾胃虛弱者,感濕易從寒而化;平素胃中積熱火盛者,感受濕邪易于熱化.(4)治療用藥.若過用寒涼之品,濕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熱之劑,濕邪易于熱化.濕從寒化,多易損傷脾陽;濕從熱化,多易損傷胃陰,這又是濕邪寒化或熱化后的病理發(fā)展趨勢.但濕為陰邪,性粘滯重濁,濕勝則陽微,濕從寒化,乃是濕邪致病的主要發(fā)展趨勢,故濕阻在臨床表現(xiàn)上,寒化者多于熱化.
      1. 因此,你的病是需要確定因何而的病,是內濕,還是外濕.你可給據以上的內容來確定你下需要注意的飲食.并且你可以詢問給你治療的醫(yī)生.他對你的病情最為了解.他可以給你正確的意見.
      
      

retar1225
retar1225 其他 幫助網友:188稱贊:10
微信掃一掃,隨時問醫(yī)生
2009-10-22 20:16:24 我要投訴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jié)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yǎng)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后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驖駨耐馊?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yǎng)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體內濕熱,如果只表現(xiàn)為輕微的癥狀時,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如果癥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醫(yī)辨證施治后再調理.
      
      
      以上是對“中醫(yī)診斷我為濕阻,請問我飲食上”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fengyun617
fengyun617 其他 幫助網友:228稱贊:16
微信掃一掃,隨時問醫(yī)生
2009-10-22 20:26:07 我要投訴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jié)M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濕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濕地區(qū),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節(jié)較為常見,因其身困食少,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醫(yī)藥對濕阻病的治療有較強優(yōu)勢,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簡便方:
       (1)藿香12克,茯苓15克,水煎服.適用于濕困脾胃.
       (2)黨參15克,白術12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適用于脾虛濕阻.
       (3)布渣葉30克,木棉花15克,水煎服.適用于濕熱中阻.
       預防方面注意改善工作,生活的潮濕環(huán)境,涉水冒雨后及時更換干衣;梅雨季節(jié)取鮮藿香,鮮佩蘭及焦麥芽之類,水煎代茶飲,以芳香醒脾,和中化濕;夏季注意勿過于勞累,以免降低抗?jié)衲芰?無論是預防或調攝,飲食上慎食滋膩食品.
      

俊霞大夫
俊霞大夫 其他 幫助網友:157稱贊:11
微信掃一掃,隨時問醫(yī)生
2009-10-22 20:49:51 我要投訴

      飲食上要少吃肥甘厚你的食物,比如肥肉等.最好喝溫開水,喜歡喝冷開水可能是有點胃熱的表現(xiàn),可以游泳,加強身體鍛煉.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jié)M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濕阻為病,可見于許多疾病的過程之中,由于濕邪阻滯的部位不同,臨床的病理反應亦不一致,如有濕阻經絡,濕阻三焦,濕阻募原,濕阻氣分,濕阻脾胃等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介紹幾種健脾去濕食療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養(yǎng)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只,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蘿卜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快速問醫(yī)生下載
疾病知識 健康視頻 疾病知識 健康視頻
1 2 3 4

用藥指導/吃什么藥好

四磨湯口服液

四磨湯口服液

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于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癥見腹...[說明書]

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

本品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癥見不...[說明書]

醫(yī)生在線免費咨詢

關閉

loading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

快速問醫(yī)生二維碼
醫(yī)師的追問
贈送醫(yī)生錦旗:贈送醫(yī)生錦旗是對醫(yī)生回復的一個認可及鼓勵!
贈送不贈送
返回
支付金額: 贈送醫(yī)生錦旗支付
請使用微信掃一掃
掃描二維碼支付
關閉投訴
您好,雖然我們的工作人員都在竭盡所能的改善網站,讓大家能夠非常方便的使用網站,但是其中難免有所疏漏,對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煩。在此,有問必答網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煩還沒有解決,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優(yōu)先特殊解決您的問題。 請選擇投訴理由